以溫情目光讀懂美好出行
?。▏F路網(wǎng)、交通運輸新技術網(wǎng)通訊員葉志權)伴隨著2022年的結(jié)束,這個冬天,我的思索開始了冷靜,從稚氣未脫的學童到臨近花甲。從滬昆鐵路貴州東段通車那年算起,一晃過了48載。從孩提時代告別遙遠的家鄉(xiāng)乘坐蒸汽機牽引的列車來到貴州高原,到后來讀書乘內(nèi)燃機牽引的列車,再后來上班了,乘坐的列車變成了電氣化機車牽引。鐵路憑著頑強的毅力,風雨兼程,一步一個腳印昂首向前邁進,作為一名老乘客,我用溫情的目光讀鐵路,不但讀懂了鐵路的發(fā)展,目睹了鐵路人年復一年忙碌的工作狀態(tài)。
1975年春節(jié)期間,父親回到四川我們居住的小鎮(zhèn),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,我們一家六口人步行了近五公里路,于凌晨兩點左右離開了生我養(yǎng)我近十二年的小鎮(zhèn),次日臨近天黑才到成都。在親戚家呆了一個晚上,第二天下午17點左右我們上了中轉(zhuǎn)車,當時的列車時速相當慢,蒸汽機拉著十來輛車皮,如老牛一樣呼哧呼哧地擺動著身體,幾百公里線路,我們硬是伴著“咣咣”的聲響,在列車上度過了兩天一夜才到達貴陽。在火車站附近的朝陽旅社住了一宿,又要轉(zhuǎn)乘慢車向目的地進發(fā)。幾天坐車,我的腳背腫腫的,央求父親走路到新家,父親十分為難地說:“如果我們走路的話,至少得走一個來月。”終于,我還是咬著牙上了慢車,300多公里的路程,我們經(jīng)過了10個小時左右的顛簸終于到達。直到了下車,我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,也由此長長地舒了一口氣。
我上班后,每隔一段時間都要乘車穿梭于單位與家之間。那時跑一個單程,需用5個多小時。每次乘車,風雨無阻,走過春夏秋冬,像放風箏一樣把自己放出去,家中的妻兒又用盼歸的目光把我收回來。這段
鐵軌,就成了一條沉甸甸的拉鏈,火車便是那枚拉鎖,一會兒開啟,一會兒縫合,來來往往,如日月的光梭織著工作、生活、家庭的錦緞。
時光荏苒,光陰似箭,現(xiàn)在鐵路進入了電氣化時代,有了“藍劍號”、“和諧號”“復興號”。
記得2013年春運第二天,我在車上與鄰座津津樂道,熱議鐵路這些年的變化,憧憬乘上動車的美好明天和未來。鄰座一位七十開外的老人接過了話茬:“現(xiàn)在的人啊,真是生在福窩窩里了,趕上了這么好的時代。坐火車安全又快捷,回趟家比過去縮短了大半以上的時間,好方便哦。我們年輕那陣子,這條線一路上全是崇山峻嶺,一條簡易的公路跑汽車,出一趟遠門簡直難于上青天,更不要奢望有火車坐了。”他滿是皺紋的臉上掛著開心的笑容。講到興頭上,老人還哼唱了一首過去民間流傳的歌謠,講述那個時代的人從鎮(zhèn)遠步行到玉屏的歌謠:“鎮(zhèn)遠下來五里牌,轉(zhuǎn)個彎彎箱子巖。幾腳跨過兩路口,蕉溪街上買草鞋。鋪田才把草鞋穿,不覺來到雞鳴關。哪怕山高路又險,走過一山又一山。青溪城里吸袋煙,炎炎烈日已西偏。羊坪街頭吃晚飯,玉屏就在眼面前。”這短短的幾句唱詞,運用了夸張手法,唱出了一百多里行程的概貌。
而今天,我們坐上火車,這段路也就一個來小時就到了,快捷又平安。
不僅僅是深情得回顧。馬上又要進入春運了,我想說的話還有許多,要表達的情感才剛剛開始。每年的春節(jié)是在外打拼的人們最重要的節(jié)日,無論路途多么遙遠、行程多么艱難,團圓、盡孝的傳統(tǒng)仍讓和我一樣的千萬人匯聚一起,從而形成了當今世界上周期最長的運輸高峰。鐵路憑借安全可靠、價格低廉、適于長距離旅行等特點,成為萬千旅客首
選的出行交通工具。而鐵路員工是以既感壓力又笑迎挑戰(zhàn)去服務春運的。王菲演唱的《乘客》像幽靈般撲進我此刻的思緒和所有的想象:
高架橋過去了路口還有好多個
這旅途不曲折一轉(zhuǎn)眼就到了
坐你開的車聽你聽的歌我們好快樂
第一盞路燈開了你在想什么
歌聲好快樂那歌手結(jié)婚了
坐你開的車聽你聽的歌我不是不快樂
白云蒼白色藍天灰藍色我家快到了
我是這部車第一個乘客我不是不快樂
天空血紅色星星灰銀色你的愛人呢